近日,本报刊登了醴陵西山街道办事处碧山村,一座有上百年历史的石塔在上世纪60年代遭雷击被掀掉塔顶的消息,这则报道引起了不少株洲市民的兴趣:石塔又不导电,怎么会遭雷击呢?
株洲市气象局防雷中心副主任胡夏初介绍,高塔尖塔形,被雨水淋湿后导电可能是引起雷击的原因。春季多雨,而株洲市区属于高雷区,防雷问题不容忽视。
仙庾岭高塔也曾被雷击
石塔遭遇雷击的现象不稀奇。株洲市气象局防雷中心副主任胡夏初介绍,位于株洲荷塘区仙庾镇仙庾岭上的石塔也曾遭到雷击。原为七级的高塔,1987年因遭雷击残存三级,1991年修复为五层石塔,后又得到重新修建。
“尖塔形,容易被淋湿。”胡夏初分析认为,石塔所处的地方一般地势空旷、位置突出,被雨水淋湿后,雨水形成了导电的通道,由于雷电电流大,发出的温度可能有上万度,会引起空气膨胀,形成巨大的冲击波。高塔塔基下有金属物,高塔附近有矿藏、地下水等,这些也是可能引起雷击的原因。
近几年花炮厂屡遭雷击
“那是最严重的一次。”在胡夏初的记忆中,株洲醴陵泗汾镇曾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发生过一次雷击。当时是放学时间,遭遇暴雨后,有学生和路人挤在一栋矮房下躲雨,不幸被闪电击中,当场造成8人死亡。
“主要是没有防雷意识,没有安装任何防雷设施。”株洲市气象局防雷中心工作人员介绍,株洲市近年来也发生了较多的雷电灾害事故。而从2008年至2011年,基本每年都有醴陵的花炮厂遭受雷击的事故发生。
株洲雷暴多出现在夜间
株洲全年的打雷情况怎样?胡夏初介绍,这需要看株洲的雷暴日,雷暴日是指某地区一年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,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一个雷暴日。
据胡夏初提供的数据显示,从1980年至2006年株洲各月的平均雷暴日数来看,3月至8月的雷暴日数,占了全年的85%以上。
“株洲市区年平均雷暴日约为50天,属多雷区。”胡夏初称,防雷中心经过分析,发现株洲雷暴的日变化特征是:雷暴多出现在夜间,而上半夜雷暴发生的次数最多,下半夜次之,上午最少,下午逐渐增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