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对于东北来说是一个黑色的8月,8月15日松花江流域出现1998年来最大的洪水,松花江、嫩江、黑龙江水位持续上涨。截至8月21日,洪灾仍然肆虐东北。黑龙江多流域发生洪水已致543万人受灾,辽宁63人因洪灾死亡,101人失踪。
灾情发生后,东北区域立即组织开展抢险抗洪工作,而灾民安置工作也随着开展起来,那么对于灾区安置点的防雷也显得非常重要。那么如何对灾区临时安置点进行防雷呢?
(临时安置点)
我们都知道一般帐篷和临时安置房多处于开阔地带,人员密集。但是旷野地带遭雷击的可能性比其他地带高出一倍,如果没有安装防雷装置,可能遭受直击雷。
除了直接遭受雷击,灾民安置点暴露在地面上的临时电路也可能引“雷”入室,发生闪电电涌侵入危险,这种危险发生的概率甚至比直击雷高出好几倍。
同时,对于有金属框架的临时安置房,在遭受雷击后,电流会顺着框架向地下传导,如果接触框架,有被电流电到的危险;如果在附近走动,由于框架接与地面的接触点与周边地区电压不同,接触不同电压的两只脚会传导电流从高电压向低电压,导致跨步电压危险。
灾区防雷,如果采用避雷针,每个帐篷或临时安置房都需要,数量庞大,地面拥挤,很不现实,因此最好采用架空避雷线的方式。可根据相关标准中对架设高度等的要求,在一排帐篷或临时安置房上端拉上一根避雷线,并做好接地。实际上,在灾区进行防雷工作面临极大困难。在灾区一线的防雷技术人员称,安装避雷装置需要用电,但是灾区缺乏电源,工作难以开展;灾民安置点大多在水泥地面上,地面硬度高,接地装置操作困难;紧急安置点“寸土寸金”,作业面积有限;同时,进入灾区需要特别通行证,人手紧缺也成为防雷工作顺利开展的一项障碍。
科比特防雷专家建议:不要触摸活动板房和帐篷的金属支撑杆;若雷电在上空炸响,应双手抱膝,胸口紧贴膝盖,尽量低头,蹲在活动板房内的干燥地面上,千万不可乱跑;若雷雨期间身处树木、灾区楼房等高大物体下,应该马上离开;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,不宜把铁锹等金属工具物品扛在肩上;即便在安装了避雷装置之后,灾民仍不能降低防雷意识,尤其不要靠近支撑避雷线的架子。
此外,决策部门在选址帐篷及临时安置房时,应尽量远离大树、铁塔、电杆等易受雷击的物体,并应在认真调查地理、地质、土壤、气象、环境等条件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,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。